
稳住苏苏电站,就是守住我们的“城”
2020年初的注定不平凡,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也唤醒了无数人的时代担当,更凸显了无数人的家国情怀。在这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一批批医疗队冲锋向前,千里出征湖北;一批批科研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研发特效药和疫苗;一列列载满救援物资的车辆日夜兼程,火速驰援武汉……在突发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打赢疫情阻击战。
“抗疫不分战场”,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半岛北部的沿海小镇的苏苏火电项目部也因为疫情肆虐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在这危急时刻,苏苏火电项目组全体员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部署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不计得失,勇担重任——疫情防控和项目履约,两手抓、两手发力,创造了海外工程在疫情大流行下的一项项佳绩!那一个个我们亲身经历的“抗疫”故事,至今仍然让人心潮澎湃……
尽心竭力,撑起安全“保护伞”
让坚守岗位人员“留得安心、干有信心”,是集团领导和项目组负责人再三的叮嘱。
于是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方案,统计采购防疫物资,逐一查询员工动态,了解员工身体状况,体温测量、工地消毒、防疫宣传、配发防护用品、提前备好充足的隔离房间、强化实时监控等配套防疫举措第一时间全面启动,只为给员工一个安全安心的工作环境。
项目位置较偏远,医疗资源有限,然而切实保障每一位员工的生命安全是项目组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项目专门成立物资保障小组,积极与企业、经销商协调沟通,克服各种困难,想千方设百计不断充实防疫物资和医用器材,通过艰苦努力,口罩、护目镜、医用手套、酒精、纱布、防疫中药颗粒、常规诊疗仪器、呼吸机、疫情诊断超声仪都及时运送到工地,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随着印尼疫情开始大面积蔓延,苏苏项目又大举引进高科技预防手段:在营地安置了摄像头和红外感温成相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潜在危险因素的信号;在工地现场配备了拥有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以便对室外区域实现360度无死角安全隐患排查。此外,为每位员工发放了专门定制的健康手环,便于日常健康监控……
为了尽最大可能地降低感染风险,项目决定减少外出采购,可员工的吃饭问题还得考虑。食品短缺,蔬菜不够,苏苏人就扛起锄头自辟菜园子,自给自足,“印尼气候湿润,雨水多,瓜果蔬菜很快就能成熟,自个儿种的吃着新鲜放心!”望着满院的丝瓜、青菜、辣椒......苏苏人乐观地说道。项目部还会定期统计员工生活用品需求,统一采购发放,保证疫情期间员工生活质量不下降。不能上理发店,员工就操起剪子和推子,相互理发,为此,项目专门给大家盖了一间理发屋,员工们个个成了理发师。
“真没想到,项目考虑如此周全,在这特殊时期,我们也能安心工作”,很多员工被项目组体贴细心的服务深深打动,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全力以赴,争做先锋“战斗员”
疫情的暴发给许多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带来的巨大的挑战,苏苏电站已经处于商业运行状态,项目部深刻认识到持续高负荷为北苏门答腊电网供电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民生意义,在使领馆的亲切关怀与集团、公司、区域总部坚强领导下,项目全体员工艰苦奋斗,确保了机组在疫情期间高负荷不间断运行,为北苏门答腊电网的稳定高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疫情原因,原定于春节后返岗的40多名机组运维人员返回时间不得不一再推迟,项目人员极度短缺,于是,苏苏项目立刻着手高度整合现有资源,所有在岗人员进行倒班模式,牺牲非常多的个人休息时间才得以保证两台机组的稳定高效运行,长时间倒班,很多员工都有了“熊猫眼”,但是所有在岗员工毫无怨言,一切行动听指挥,干净漂亮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攻坚战。
5月26日下午15:10,4#锅炉捞渣机跳闸后多次处理依然无法启动,给项目发电正常运营带来严重影响,如果无法及时解决问题,轻则被迫减负荷运行,重则要停机停产,都将面临业主方对我方当月运维结算的大幅度扣减。
于是项目部立即组织人员现场检查,并与设备厂家视频在线诊断,最终确定为捞渣机驱动装置的减速机故障。可是印尼当地检修人员又因节日休假,情急之下,项目当即决定动用现场现有全部检修力量,连夜拆解设备。那一晚,瓢泼大雨在炎热的印尼像往日一样如约而至,然而所有检修人员却毫不退缩,一头扎进雨幕中,热火朝天干起来,汗水和着雨水从他们坚毅的脸庞不断流下,那专注的神情和坚如磐石的背影让人肃然起敬,夜幕下,他们工装上中国水电的字样份外醒目,最后连夜完成检修工作,锅炉捞渣机恢复正常运营,印尼方为之动情而大赞盛赞,惊叹着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这惊叹的背后是项目组全体员工的执着坚守和默默付出。“大部分员工已经超负荷工作快整整一年了。”因为疫情来的太突然,打乱了项目原有的轮岗调休计划。苏苏项目大部分都是青年员工,他们义无反顾地扛起责任,选择坚守岗位,可谁又不知道?他们的家中也有妻儿老人,也日思夜想地盼着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项目还有少部分年纪大的员工,他们中间有的伴有基础性疾病,如风湿痛、糖尿病等等,不仅要常年日晒雨淋地工作,还要忍受疾病带来的身体上的病痛;还有的员工因为牙疼,无法尽快安排外出看牙医,硬是靠着一片片止疼药撑了下来。尽管如此,在苏苏项目,从来没有谁抱怨过一句苦,漂泊在海外的苏苏人,就是自己的避风港。
人员短缺,物资调配困难,当地社会环境错综复杂的变化 ......几乎所有能遇到的难题苏苏项目都遇到过,也都挺了过来。据8月28日苏苏项目数据统计,3#机组与4#机组运行状况良好,其中,3#机组累计安全运行472天,累计发电量1527171MWH;4#机组累计安全运行402天,累计发电1169190MWH。机组各项运行指标参数都处于优良状态。这些数字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防疫工作做得有多细致,安全生产就能得到多大保障,防疫和生产两不误不是口号,也不是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一波三折,义无反顾的逆行者
做好个人防护,提上简单的行囊,这就是逆行者们上阵的武装,历经波折也要早日回到项目组,这就是苏苏逆行者们的身影。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基本得到很好控制而安全、稳定,项目正在积极促成休假人员回归岗位,在确保符合中国和当地法规的前提下,项目在3月初做了第一次尝试,由于印尼政府彼时尚未放开直航政策,项目部安排一行四名青年员工,中转第三国泰国,并计划在泰国政策规定满14天检疫隔离期后进行核酸检测,取得核酸检测报告后再入境印尼。按照此行程安排,预定好3月11日飞泰国曼谷,然而3月9日泰国突发新入境政策规定,登机时必须出具规定格式的核酸报告证明,此规定将于3月12日零点执行。但是该规定却实际于3月11日提前实施,于是一行四人到达机场办理登机时,被告知无法办理登机,经过多次沟通无果,只好先返回联系医院出具规定格式核酸报告,结果所有医院,均不能按要求出具,这就意味着从第三国泰国中转入境印尼的可行性被堵死,此举只能作罢。
汲取了上一次的教训,项目快速决策,转战第三国柬埔寨中转入境。于3月15日,项目部一行四人顺利从广州入境柬埔寨金边,驻留酒店进行14天的检疫隔离期,不料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疫情3月底急剧恶化,在即将完成隔离期之际,金边至印尼航班(包括中转其他国家航班)均全部取消,出行员工又只能继续滞留金边等待,盼来的消息却是印尼疫情继续恶化蔓延,4月底发布通行限制政策,所有国内商业航班,国际航班均停飞至6月1日,入境印尼希望几乎被扼杀,至此项目部一行四人已于金边酒店滞留四十多天,在请示公司和集团后,安排员工返程,于5月8日顺利入境中国成都,积极配合当地防疫规定,进行14天集中医学隔离,于5月23日解除隔离观察,顺利飞抵长沙。
逆行之路虽一波三折,但仍然等来了新的转机,随着新冠疫苗的出现,防疫手段日趋成熟,再加上两国政府的积极推进,双向守望,最终一批又一批的苏苏项目员工终于实现了最美逆行!
大爱无言,社会责任担当者
苏苏项目兼顾企业效益的同时,用实际行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担当,助力印尼当地疫情防控。在参与当地防疫工作方面,苏苏项目与北苏门答腊省警察局、朗卡县警察局、省和市级移民局、当地社区积极保持联络,全力配合当地的各项防疫检查工作;社会捐赠及服务方面,也督促落实。据资料统计,苏苏项目通过领事馆及华人慈善团体共向当地医院及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捐赠一次性口罩共计6000余个,此外还通过与业主单位合作,使用电厂制氯间生产0.03%浓度的次氯酸,通过电厂的工程车辆对当地社区的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在当地员工管理方面,依法处理当地员工疫情期间的合同关系,积极协调和沟通,保障员工们疫情期间的稳定就业。考虑到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员工照顾家庭的需要,特别批准员工在特殊情况下居家办公,对于自愿留在项目继续工作的印尼员工,提供生活日用品和防疫用品,发放疫情补助。
追求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履行社会责任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大疫无情,人间有爱,疫情之下,没有国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要问初心和使命究竟是什么?对于苏苏人来说,就是把一座电站当作是一座城池来守卫,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从安全生产到疫情防控,从企业责任到为每一位员工谋福祉,苏苏做到了,因为稳住苏苏电站,就是守住我们的“城”!